摩天大厦是如何建成的?
如果“建筑师”的目标是建一座恢宏大厦,那么从最初的蓝图规划到选址打地基,到添砖加瓦加盖楼层直至大厦落成,每一环节都将是慎之又慎、稳扎稳打的。
做企业就如建大厦,明确企业未来将成为怎样的“大楼”后,按着绘好的蓝图付诸实践,将理想落地。百层大楼,地基为先,地基稳固才能撑得起一座摩天大厦。对于企业来说,拓展业务、落实业务、完善生态圈就是打地基的过程,当基础夯实、生态圈建设完成,辐射全球、扩张市场也将是顺势而为。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行,资本寒冬悄然来临。不论是市场份额巨大、资源丰富的大型上市企业,还是中小微及初创型企业,在资本寒潮的大席卷下,多个企业接连倒台,市场一片愁云惨淡。
在行业融资环境持续收紧的大环境下,资本与创新型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资本的初始意愿本是为有价值的企业投入资金,加速企业发展及行业变革,相对的,获得资本入驻的企业在得到充裕的资金后,调动行业内更多的资源,加速企业发展的同时助力行业发展。二者是互惠互利、携手共进的协作关系。
然而,资本的阔绰与大手笔诱发了一群以金钱至上的“投机”者的欲望,他们为迎合资本喜好不断改变自己,以概念型、题材型的PPT去哄骗资本、得到资金,而资本也在“来快钱”的短期利益面前迷失了初衷,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可持续性。于是,资金不断涌入企业,A轮、B轮、C轮……企业像吹气球一样快速做大。然而那些无法落地的概念也终经不起市场的考验,最后这些企业因为没有盈利能力而失血陷入困境,在淘汰、死亡面前,他们再次铤而走险、饮鸩止渴,陷入不断融资-烧钱-再融资的死循环,而资本也因为受到“不说实话”的企业蒙骗导致投资失败,违背了服务行业的初衷,也白白耗费了心力与资金。
精明的资本在经历几番试探性投资后,已经明白行业的水到底有多深。在基本摸清行业的脉搏,熟悉行业的发展事态之后,资本更加懂得了如何规避那些套路,他们变得更为理性而谨慎。在大环境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拥有资金的“金主”们选择了观望,唯有“真正的明珠”才能让他们甘愿掏腰包。
资本本是一把双刃剑,能成就企业也能覆灭企业。而靠烧钱烧出来的“独角兽”,在资本的寒冬里,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的残酷。
在市场诡谲、经济动荡的当下,创新型企业应该回归本源,做能长远发展的生态型企业,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在有盈利能力,活得下去的同时,丰富创新、活血能力,让企业走的更远。而资本也需要回归本源,选择真正能长远发展的价值企业,以资金助力其加速发展,共同为实体经济发展出力。
真正的创新型创业企业要立足自身行业发展,把创业做成行业需要的样子,而不是一味地为了融资而经营企业,最终将企业搞成四不像。
——全致创始人曾柳斌
从创业者角度来看,能拿到融资的就是幸运儿。然而,行业在资本市场推动下所产生的种种乱象,不禁让人思考,是否快就是对的?
“在经济下行、人心浮躁的时代下,欲速则不达。平心静气,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才是最适合企业的发展之道。”——慢即是快,这四个字最能贴切的表露出曾柳斌的心声。
全致成立至今,文火慢炖,在迈向第四个年头里,完成了从无到有的0-1阶段,逐步壮大的1-10阶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当下正是拥有无限可能的时期。
【0-1】从无到有,生态圈雏形建立
近十年来,物流行业的增长速度迅猛。2009年全国整年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1%。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5.9万亿元,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
这些数据很直观的表现了十年间,我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翻了几番,而且仍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全国GDP增长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物流行业比重不降反升,社会对物流的需求日渐旺盛。
16年前,曾柳斌秉着满腔热血进入物流行业,从基层工作至今,对物流行业更添诚挚情感,为了能为这个他所热爱的行业献一份力,2016年9月,全致成立了。
这16年的物流行业从业经验,让他深知物流行业及中小微物流企业的发展痛点,通过潜心研究物流供应链这一垂直细分领域,以及对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剖析,他意识到只有将与物流行业息息相关的各个点相互衔接、串联,才能给小而分散的中小微物流企业面临的窘境带来质的飞跃,才真正能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助力。
“让物流变得简单”,看似简单的一句口号,但要做到却是真心不易。新经济时代下,曾柳斌发现想要让物流生态圈变得真正可持续、健康稳健,必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周全的布局走得更远。
三年来,全致脚步不曾停歇。招募人才、组建团队、完善商业逻辑、搭建物流科技底层……所有人各司其职、竭尽全力。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时更加从容。而那些经历过的996、白+黑,最好的见证了什么是积累沉淀,什么是厚积薄发。
如今,全致致力打造的智慧物流生态圈雏形已现。三年,全致完成了从0到1,从无到有的创新、创造。对全致来说,这三年是忙碌而又意义非凡的。
【1-10】政府、银行加持,生态圈羽翼丰满
这一路走来,全致是幸运的。除了高凝聚力的精英团队,全致还获得了众多政府的支持与合作伙伴的认可。作为“外来户”落地宁波时,得到了宁波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领导多次莅临指导;在公司市场拓展遇到阻力时,来自当地政府各级部门(发改委、交通委、经信局、科技局、金融办等)的大力帮助……正是有了他们的护航,全致才能在宁波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稳健成长。
在资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大环境下,金融作为贯穿整个生态圈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全致首先集中火力、攻坚克难,突破行业中最难的难题——资金来源,成功与北京银行、宁波通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并搭建风控系统,成为首个与银行达成合作的物流供应链平台企业,成绩可谓斐然。
在与北京银行的对接过程中,分管行领导明确指出——坚决贯彻落实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是重中之重。银行寻找平台型企业合作伙伴,并不是以在贷规模为评判标准,而是更加关注合作伙伴的生态圈建设,只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才能长远的发展。
三年来,全致始终坚持以“合规·创新·共享”的理念搭建智慧物流生态圈,与此同时,更多的合作伙伴因为全致的商业逻辑、经营理念,而认可全致、选择全致。
有了这些合作伙伴的助力,全致智慧物流生态圈完成了从1-10的能量补给,为今后的长途远航储存了源源不尽的燃料。
【10-∞】蓄势待发,生态圈未来已来
着眼于物流行业未来发展与需求的智慧物流生态圈,在面向变幻的市场时,功能也在随之不断地更新、完善,也愈加适合供应链上下游精诚合作,创造更多商业盈利。
从0到1,再从1到10,过程是艰难的。而全致后发先至,已经成功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率先在行业内链接上低成本的资金渠道并打通了业务模式。此后,全致的业务生态变得更加清晰。
众所周知,金融服务是物流行业最大的刚性需求,但占据行业95%的中小微企业决定了物流行业小而分散的特性,这也直接导致了在物流这个万亿级的市场蓝海中,金融服务几近空白。金融业务作为全致智慧物流生态圈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多个银行先后入驻后,毫无疑问将成就一个行业的“独角兽”,在为大量优质物流企业提供血液的同时,建立起属于全致的独特优势。
金融只是一个引子,全致的目标是物流行业的广阔未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的中国物流业是领先的,但较西方物流发达国家而言,依然存在分散、缺乏标准化、业务不规范等多种劣势。为了推进第三方物流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向具有整合能力的平台聚集,我国政府相继推出道路运输网络平台,以及对税务、超载等多种乱象的整治政策。
此时,全致获得的道路运输网络货运平台的牌照,将让全致在运力整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一方面,运力整合能为平台带来大量营收;另一方面,也能与金融、油品贸易、汽车后市场等产生化学效应,从而创造出更多商业盈利点。与此同时,全致倚靠自身的金融业务,在获取客户上也将更具优势。
与物流运输行业息息相关的,还有仓储行业。全致凭借自身在物流科技及金融科技方面的优势,能实现自建智慧仓或将现有仓储项目升级为智慧仓,这一点深受地方政府青睐。同时,全致打造现代智慧物流园区的能力,使全致具备在多个不同区域拿地的资格。截止至目前,全致已成功在江西南昌获得三块物流储备用地,为打造智慧仓、冷链金融仓、高标准普货金融仓等多个示范物流园做好充足准备。未来,全致将结合所有优势赋能智慧仓,建立起自己的智慧仓储业务,为公司带来更多可观收入及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资本与科技的大肆涌入,物流行业即将迎来多年未见的大变革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行业的变局与机遇似乎比创新型创业企业更重要。毕竟行业好,赛道才够宽。尽管在此之前,很多有着敏锐感知力的资本与平台型的友商早早的嗅到了行业的商机,但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让他们走了不少弯路。
作为后来者的全致,很巧妙的避开了这些“坑”。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全致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磨剑三年,已经到了全致宝剑出鞘之时。展望2020年,全致必将吸取“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厚积而薄发,迎来属于全致的物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