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的“一块玻璃”手机改变了世界,把人类带到了便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且结合金融, 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普惠金融模式。 任何人只要会使用智能手机,在京沪这样的城市已经可以不带钱包出行了。 可以说普罗大众都已经能体会到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便利。

在刚刚过去的“超级黄金周”中,“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业态无不反映出居民消费升级之势。数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与五一相比,长假带来的消费热潮更热烈,日均旅游消费金额为五一的1.2倍,日均旅游消费人次为五一的1.6倍。同时我国的消费金融也正进入爆发期。

消费金融因其开放性和惠普性而迅速崛起,却也因为鱼龙混杂的存在而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多公司为了追求规模,对客户的资质审核存在大量问题,对资产不良率的控制更多的是依赖贷后催收;与此同时,贷款黑中介的涌入带来大量不良资产,导致风险剧增,成为整个行业的痛点。


01.jpg


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强化了对消费金融业务的监管,诸如严格限制校园贷、加强对现金贷监管以及强化对消费贷资金流向的监管等,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面临更大合规压力。

事实上,国家层面对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的强监管早已不是口头上的强调。

“双降”政策的落地、整改之下的转型、互联网小贷牌照申请标准的提高等等,无疑让互联网金融行业承受着巨大的、前所未有的监管压力。与此同时,正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面临着比往年更频繁、更深入的监管,包括监管领导的检查调研、银监局入驻企业式监管、异地银监局领导现场检查督导调研等诸多监管活动。

持有“类金融”牌照的机构也将迎来强监管。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地方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在坚持中央统一规则的前提下,压实地方监管责任,加强金融监管问责。金融牌照化之后,大量没有金融牌照的公司会陆续退出市场,对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jpg


在国家的管控下,消费金融在经过一轮激烈的竞争后开始行业大洗牌。到了下半场,风控体系建设将成为消费金融的重中之重,风控必将成为左右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石。

消费金融是金融的属性,必须要关注风险防控,要建设自动化的消费金融决策体系,要实现风险管理全流程的覆盖和控制,要建立全渠道的资产质量管理机制。

考虑到消费金融面临的种种风险,消费金融行业的参与者需要搭建一整套完整的风控体系,从贷前、贷中、贷后全面管理消费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风控体系包括很多层面,如新产品上线的风险评估、渠道管理、反欺诈人工调查、操作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其中,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大数据征信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04.jpg


消费金融的竞争,背后实际上就是风控能力的打造,核心是对客户的识别。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对金融持有敬畏之心,将业务的合规性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以信用为本,将普惠金融覆盖到更广泛的群体,全民共享普惠金融成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