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发展中的“热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业界、学界、媒体与公众,都对金融科技表现出极大热情。
居“安”思“危”,在金融科技表现活跃的关键时刻,防范金融科技风险,守住金融科技风险底线,是确保金融活水切实流入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前,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尚未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成平衡。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和应用,科技驱动的各类金融创新以及新型金融业态不断涌现,金融风险也呈多样化和不断积聚的态势,在技术安全、责任主体难以认定、数据垄断等风险如影随形时,金融风险逐渐暴露……
防患于未然,提前预防远比事后补救来的重要。
防范金融风险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强、隐蔽性大,一旦突破安全底线就极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产生难以弥补的破坏性影响。因此,必须提高防控能力,做细做实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如何防范金融科技风险发生
1、优化金融科技监管与政策,完善金融科技的法律制度保障。法律法规是金融科技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安全网,在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带来的效益与风险并存。面对金融科技的挑战,必须完善金融科技的法律制度保障。除了立法之外,在司法、执法层面需要深入分析,如何为健康的金融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同时,也需要监管者在熟悉业务模式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加符合政策导向、切合金融发展实际需要的监管框架,实现创新与风险的平衡。
2、夯实金融科技的重大基础设施,着力培育金融科技专业人才,推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研发。金融基础设施拥抱新技术,不仅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支撑,也是整个金融体系变革的重要载体。在金融国际化与开放的大环境下,更需推动技术助力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化布局。同时,不可忽视高端专业人才的知识与智慧在金融科技发展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应加大对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的培育、支持及保障政策,依托科技专业人才,从金融应用场景需求入手,全面推动新一代技术创新。
▲▲如何平衡好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
金融稳,经济稳。
世界银行《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指出,哪国能迅速调整适应不断变化的数字经济,哪国就会获得最丰厚的数字红利,而其他国家很可能被落在后面,要充分体现数字革命的红利,各国需要努力完善非数字配套机制。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数据技术的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有效防范风险、保持创新和发展,就是要营造有效竞争、扶优限劣的发展环境。对互联网金融要实施准入、分类、分级管理,坚决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实现优胜劣汰,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同时,继续支持那些服务实体经济、惠及百姓的科技金融。
未来,全球金融竞争将更多体现为金融科技要素的竞争。为了发挥金融科技最大的效用,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应用科技来赋能金融,并及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是最可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