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腾讯宣布在深圳获得交委等相关部门颁发首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这意味着腾讯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深圳市指定的路段进行公开测试上路。而在不久前,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也已经向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了北京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
对于互联网巨头先后在无人驾驶方面取得可落地的成果,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应用关联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无人驾驶所需的多项技术可以与这些互联网巨头接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进入无人驾驶领域。
BAT无人驾驶布局落地
对于无人驾驶的布局,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三家互联网巨头早有参与,但都直到近段时间才在实际应用上得到落实。
2017年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首次曝光进入无人驾驶领域,但具体技术应用并未披露。今年4月,腾讯无人驾驶车在北京四环上试驾,这款无人驾驶车采用主流激光雷达搭配相机等多传感器的解决方案。腾讯方面表示,随着深圳向腾讯颁发首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未来腾讯将陆续在多个城市申请无人驾驶测试牌照。
百度的落地方式则是造系统,在去年7月确定“ALL in AI”之后,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推出了Apollo计划:平台通过开放数据和技术建立的生态圈。百度无人驾驶团队的核心成员曾透露,Apollo的野心是要在中国无人驾驶行业还未成型前,率先打造无人驾驶领域的“Android”系统。2018年北京车展上,东风风光iX5全面使用百度地图、搭载百度的车联网系统并使用百度云存储、人脸识别、疲劳监测、沉浸式AR导航等智能技术。根据百度提供的资料显示,Apollo平台为核心的无人驾驶生态体系连接合作伙伴70余家,这里面包括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应用开发者等。
至于阿里巴巴方面,4月16日,其对外表示团队正在努力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并且在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教授主导下,已经有了车辆常态化路测:在驾驶的全程中都是由L4全自动驾驶(即行驶由机器主导),并不需要人为干预。另外,在3月28日举行的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汽车半导体公司恩智浦与AliOS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行全面的技术与商业合作。
政策利好吸引企业发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互联网巨头齐齐发力无人驾驶领域,与市场环境有关。国家层面上,根据工信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要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
地方层面,今年3月,深圳市公布《深圳市关于规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要求智能驾驶汽车上路测试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通过评审后在交通部门联合评估认可的路段范围和时段内进行道路测试。这是继北京、上海、重庆之后,又一个将出台智能驾驶路测细则的城市。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无人驾驶研发人员向记者透露,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即将上线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广州、武汉同样在建设无人驾驶实验基地方面有所规划。
国内多个城市
“拥抱”无人驾驶
长春
2017年8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在长春净月启明软件园正式开工。项目计划到2019年,示范道路累计增加到约100公里。
北京
2017年12月18日,北京出台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新法规。
广州
2018年2月初,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小马智行车队在广州南沙进行了全程约2.8公里的上路试运行。
上海
2018年3月1日,《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
三巨头入局初衷各不同
据埃森泽和汽车行业咨询公司SBD预测,2020年全球配备联网技术的新车销量将累计达到2.12亿辆,普及率将接近60%,不具备联网功能的传统汽车将在2050年之前彻底退出市场。去年中国汽车年产量超过1700万辆,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既有技术又有资金的互联网巨头入局并不难理解。
不过,由于企业特质和技术擅长方向不同,三大互联网巨头进入无人驾驶领域后的做法和目的都各有不同。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去年直接提出“ALL in AI”,将所有公司资源业务向人工智能发展。广州时代大数据资深程序员秦东告诉记者,百度擅长搜索技术,这项技术天然拥有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基因,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本身就需要在搜索上积累各种模型、算法。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认为,Apollo平台的开放让百度在自动驾驶中处于一个极佳的位置,这个位置没有成为传统汽车厂商的竞争者,而是一个协作者。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10月17日,百度与金龙客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金龙客车成为Apollo开放平台合作伙伴。2017年11月,阿波龙正式亮相;2018年7月,阿波龙将实现商用化量产及上线运营。
虽然腾讯和阿里巴巴依然将社交和电商作为企业主阵营,但不妨碍其大力发展无人驾驶。腾讯公司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苏奎峰在上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腾讯给自己的定位是“自动驾驶系统的连接器和零配件”。腾讯车联、腾讯位置服务、腾讯地图等多个部门资源均在无人驾驶中发挥相应作用。
熟悉阿里巴巴业务发展的自媒体人“夸克”表示,阿里巴巴达摩院的研究领域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毫无疑问,这些皆与智能互联、自动驾驶息息相关,“阿里巴巴对无人驾驶的投入,不仅仅是物流场景,以后应该会有‘大招’出现。”就目前来看,阿里研发的L4级(除特殊情况下所有驾驶步骤由系统自动完成)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已上路进行常态化路测,菜鸟物流也正在测试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并称年内量产商用无人车。
转载自: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