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全致科技Android端APP就在今天,终于上线了。这一周全体人员即使在加班都处于亢奋状态之中,尤其是“大管事”——全致科技CEO曾柳斌。
一个星期三天在空中,四天在公司盯技术、催企划、做计划、面试……总之,是个面面俱到、雷厉风行又爱“搞事情”的人。能毅然放下经营管理多年的物流企业,来到陌生的城市从零开始,只因看到了互联网快车缝中的一抹光亮,这个80后的“中年人”勇气可嘉。
Q:在此之前,你一直是从事传统行业,是在什么契机之下让你选择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管理?
曾柳斌:我是从物流的一线岗位开始做起,直到拥有自己的物流企业,这一干就是13个年头。在此期间,我见证了物流行业的跌宕发展。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滑,行业竞争加剧,对传统物流行业有着巨大的冲击。和诸多从业人员一样,我也不断的想要突出重围,走出这片红海。
在无法改变外部大环境的情况下,我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怎样的领域可以为物流行业提供服务,且能够实现自身价值?”起初的想法是希望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做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物流交易撮合、线上管理等。但是经过近四年的尝试,事实证明为物流企业提供单纯的信息化服务是远远不够的。
传统的物流企业基本都是以轻资产的形式发展,应收账款周期长,应付账款现金压力大,加以竞争激烈,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物流企业普遍利润率极低,做为资金密集型的物流行业,融资难更是无法回避。在如何为物流企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之上,同时提供一系列完善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成为了我制定的目标,相信这也将是物流行业“资产证券化(ABS)”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Q:你觉得这与传统行业有什么变化?
曾柳斌:传统行业更多的是在模仿、传承,一板一眼,少了一些创新,同质化竞争严重。
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在传统行业已有的条件基础上做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必须很好的结合传统行业的优势,再结合互联网创新思路。
唯有勇于创新,方能获得突出贡献,但也因为创新,未知的领域也就更多,需要我们逐步去探索,所以要比做传统行业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要结合大的经济环境、时下政策和方针,做合理的创新,而不是天马行空。在创新的同时,要脚踏实地、务实,要延续传统行业的管理经验,还要深化行业的理念。
Q: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放下已有的成就,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并全身心投入到全致的开创中?
曾柳斌:信任。是对团队的信任,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信任,更是回报投资人的信任。
缘于去年8月,我与吴昊、朱凯(志福资产创始人)在一起交流,对物流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思考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尤其是谈到物流行业“资产证券化(ABS)”的概念时,他们凭着对金融行业专业的判断,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对我们全致科技投资的决定,也就是这短短的5分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不得不承认我们江西目前是缺乏互联网基因的,要想把咱们这个互联网项目很好的启动,必须要从江西走出来,寻找一个兼具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基因的城市。于是我们在江浙沪一带选择适合我们创业的城市,既要考虑到人才储备,又要顾及公司初创期的各方面开支,还需要有整个大环境对供应链金融、对公司业务的支持,多方考量之下,最终我们决定来到宁波。
Q:5分钟完成融资?听上去好像很神奇,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曾柳斌:在此之前我也觉得很神奇,5分钟就完成了500万级以上的融资意向。
这首先是基于吴昊、朱凯二位的专业性、对行业敏锐的嗅觉,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对创新领域、高成长型企业保持高度关注;再加上我们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思考与完善,并结合我多年的从业经验与团队的决心,所以志福资产能毅然加入其中。
一切都是缘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志福对于创始团队的信任,我个人对于我们能为物流行业做些事情的坚定信念。用投资人的一句话“天使轮的项目,投的就是团队,拼的就是专业”,他们认准了项目,更是认准了我们团队。
Q:据了解你们起初是以互联网+物流为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让你改变了企业的发展定位?
曾柳斌:这话要从4年前开始说起了。当时成立全致科技雏形之际,是基于传统物流行业缺乏互联网的信息化处理手段,物流行业需要有自己的管理系统,但企业又不舍得投入,行业在这方面也是个市场空白,这个时候我们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为物流企业做一个公共平台,收取一定的年费,完善必备功能,整合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处理信息化问题,从而赢得市场认可。
但是,通过2年多的市场摸索和产品研发,最初的想法很快就被推翻了。因为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到来,产品平台免费已是行业趋势,而平台免费之后如何获利、如何产生营收,这成为我们三个人真正要面对的问题。这家公司到底是去?是留?我们通过一年多的思考和调整,多次碰壁,不断讨论。我之前在管理物流企业时也碰到过种种困难,从中得到了灵感,为物流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既解决了传统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找到了公司的盈利模式,更深刻敲击了行业痛点,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为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司机多方面解决他们各自的行业痛点,我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基于这一系列的动作,才是我们从互联网+物流转变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整体思考。
Q:从4年前就开始筹备的互联网+物流,到今年突然转变成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公司的发展定位在短时间内陡然变化巨大,那么,在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是如何快速转变过来的?
曾柳斌:这其实是有个累积的过程,在此之前是有一定铺垫的,。
首先我们在技术团队的组建和聘用初期,尤为看重他们的互联网思维,包括一直在招聘的新人员。一个好的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idea就能让事情落地。它是一个系统的判断,需要一个庞大的、分工明确的、计划详尽的团队。所以无论是技术团队的储备,还是金融风控方面的思考,人才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公司更为重视的。
供应链金融也是我们长期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不断的与各类金融企业、机构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结合物流行业本身的市场痛点,去做银行想做而做不了的领域。
此外,由于我自身从业经验的原因,公司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用户体验。产品好不好,用户体验说明了一切。所以在产品设计与研发之时,我们组建了数十名有着丰富的物流从业经验的人员,参与进来为产品的设计与研发献言献策,并对产品的内测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这过程中,我们一直是有意识的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方面逐步转变的。
Q:APP上线后你有信心解决先前用户反应的种种问题吗?
曾柳斌:肯定有的。我相信我们的技术团队,以及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状态,再加上庞大的物流一线从业者的专业意见,为技术团队解决细节问题做了很大的保障。我们的产品有个口号“比物流人更懂物流”。希望广大用户可以给我们技术团队更多的时间,我们会定期的对产品进行更新维护,不定期的对产品出现的bug进行及时修复。尽全力做到好用、流畅、通俗易懂,我相信我们的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合物流人的心意。
Q:4月份的时候,你要求技术部全面停掉产品新功能的开发,专注查找、修复bug,都知道互联网世界瞬息万变,你这一停,就不怕吗?
曾柳斌:当然怕,但我们的产品更需要精而细,而非大又全。
精细化产品能够让广大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并充分贴合公司的商业模式、商业逻辑,不能盲目求大、求快,就如先前提到的既要学习传统行业的管理思维,又要有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思路,要快,还得稳。
我给团队开会的时候,经常会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就好比F1方程式赛车,要顺应赛事的节奏,就是互联网的快,可在关键的刹车点上踩刹车才是制胜法宝,一台好的赛车不仅仅只靠它的性能、百公里的加速,而是要靠赛车手与整个团队在节奏上的把控,什么时候应该进修理厂,什么时候踩刹车、什么时候应该全油门冲刺,这需要一个很系统、很全面的思考。所以说快只是其中之一,而精细化团队协作才是事情成与败的关键点。
Q:在这之中你接触了许多各界的专业人士,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邀请经验丰富的投资人做顾问,与香港博普浩华形成战略合作……尤其是近期跟多家银行机构分管领导积极接洽,招聘各方面人才……是不是接下来有什么重大动作?
曾柳斌:大家拭目以待吧。前面我一直在强调一个好的项目必须匹配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遇见像梁永华先生(董事、战略投资人)、曾文桃女士(独董、专家顾问)、周立老师这些专家,是我们整个团队和项目的幸运,未来的发展我们需不断的学习、成长,各位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能汲取更多的行业智慧;我们的投资人都是从业多年、有着敏锐嗅觉的精英人士,对公司的发展的脉络梳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博普浩华团队将在投融资领域、公司商业模式梳理、公司内控的调整、产品特定的接触等方面给出更为全面的分析与整理,并结合境内外优秀的投资机构、基金公司特色,规范公司内部管理,深化全产业链,带领公司走向国际化;与各银行机构的接触则是希望能得到传统银行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不断完善、丰富我们的金融产品,同时验证产品的可行性,以及未来市场的发展空间与可延续性;而广纳贤才是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巩固的事情,公司计划在未来半年内组织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对外的培训、管理学习,目前已安排有10次以上大小型的培训、对接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视野和技能。
更大的动作谈不上,应该说是为项目锦上添花,为后期做好更多的准备工作。说一千道一万,互联网虚拟经济还是要为传统实业做贡献的。结合国家现有的大的发展纲要,解决供给侧改革,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互联网行业应有的属性和功能,为传统实业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衍生服务,也是我们当前要去做大做强的事情。
Q:对于今后5年的规划,是基于什么想法,提出了“以集团化思维,综合规划产业布局”的口号?
曾柳斌:我们刚刚一直在谈供应链金融,其实这只是我们集团化战略中的一个版块。互联网金融只是一个工具,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为更多的衍生业务做服务,也就是我们提到的全产业链,并为全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更大的支持,这才是我们集团化思维的重中之重。在我们集团化布局思考当中,不但有金融公司,以后还会涉及到保险、基金理财、商用车后市场、仓储物流等产业,而这一系列思考必须是基于通盘考量、综合规划去架构的。
而我们所说的保险、基金理财、商用车后市场、仓储物流、平台公司这全产业链的布局,是鉴于对提升物流行业产业结构、产业转型的思考之上。以互联网虚拟经济为契机,逐渐深入到经济体制改革中,为实体经济振兴提供良好的环境。
未来五年的战略方针已既定,如何贯彻落实是需要接下来一步一步深化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