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生活都在进步。交通领域中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就是科技改变生活的重要案例。
ETC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在车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进行短程通讯,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银行后台进行结算。这种系统可以允许车辆高速通过,不用再一车一杆地停靠于人工收费站,用户的直观感受就是走ETC专用车道、不停车缴费直接通行,降低了时间成本也降低了事故的发生几率,此外还能降低收费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提高资金回收能力,可以说好处颇多。
多政策同推动,ETC成今年“硬核产业”
5月份,交通部印发了一份《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开始推动ETC的免费安装工作,预计在年底前完成80%的汽车ETC安装率,并使高速通行车辆达到90%的ETC使用率。在明确了年底基本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这一目标后,目前已有30个省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14个省份已将实施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审议。并且还将落实免费安装政策,给予通行费的积分优惠、打折,鼓励金融机构、互联网等企业通过积分返还红包等多种形式扩大优惠。服务方面,主要有免费安装、预约安装、上门安装、增加网点、预置安装等项目。此外,工信部将在2019年底前完成ETC车载装置技术标20年7月1日起,新申请批准的车型赢在选装配置中增加ETC车载装置。由此看来,ETC将在今年内大面积取代人工收费。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国ETC用户达8000多万。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发布的文件,到2019年12月底,全国ETC用户数量要突破1.8亿。ETC成了今年的“硬核产业”。
多方面受限,ETC总体覆盖率低
近年来,我国ETC行业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依然处于覆盖率低、使用率低、应用场景少的低水平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10月,中国绝大多数省份ETC使用率难过半,有的省份甚至不足三成,其中包含了很多原因。首先是办理程序非常繁琐,要到银行或者专门的网点办理,要提交申请,要定期充值,还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安装ETC车载电子标签设备,加上ETC设备的功能性有限,能使用的场所基本只在高速路段,对那些很少上高速的车主来说没有必要,甚至押金可能比单掏过路费还要贵。
针对目前ETC车道使用率偏低、车主办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相关从业人员和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拓展应用范围;丰富高速公路支付手段,用多元化手段破解高速公路"通行慢""通行难";拓宽ETC的功能性或者是充值方式,加速普及ETC的安装使用。
率先布局,福田领军ETC前装
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牵头制定的行业统一技术标准背景下,ETC前装顺利落地的关键在于汽车主机厂在技术上能否实现尽快落地。
在这项前沿性工作方面,作为国内商用车领军企业的福田汽车走在行业前列。据了解,福田汽车自2017年开始着手ETC前装技术研究,2017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主机厂参与交通部路网中心“货车ETC前装项目”的课题研究。2019年3月29日,福田汽车货车ETC前装正式完成技术验证,在欧曼EST车型样车上完成ETC前装。4月15日,国内首台装配前装ETC设备的福田戴姆勒欧曼重型卡车在上海车展正式亮相,获得了业界、媒体的广泛关注。该前装技术实现了货车ETC电子标签(OBU)、ETC记账卡、天线与车联网智能T-BOX数据的融合和实时交互。福田汽车成为国内首个掌握ETC前装技术并实现样车落地的汽车主机厂,成为引领ETC前装推广应用的行业典范,也为国家制定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提供了参考样本。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改革正在进入新的周期,拆除省界收费站,全面普及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成为推进改革的核心措施。对于ETC来说,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大部分的收费站都将会被ETC系统取代,相信未来ETC会有更好的发展,为每一位用户都提供更快、更便捷的通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