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融资”“上市”是前两年物流领域的热门词,那么技术则是物流业永恒的话题。与高科技的不断结合,让这一“古老”的行业不断注入未来感和增加新的想象空间。
一方面,有无人机、无人车、智能仓储、区块链、智慧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再发展,另一方面,还有看似天马行空但正在成为现实的未来物流园区、地下物流通道等科技建设的落地,物流业的发展正进入全面创新、智慧智能、快速便捷、高质高效的新时代。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曾提到,当前,先进科技,诸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移动技术加速与物流和供应链融合,成为保障物流运行高效、稳定和安全的利器。无人机、无人仓、无人商店等高科技物流场景开始改变物流行业的形态。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提前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能力是制胜关键,而数据化是大势所趋。
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数字化,只有建立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才能真正推动产业,走向新的阶段。“过去几年,整个产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是因为数字化。”
数据统计,去年一年中国快递的增量就超过美国快递的总量,增长超过120亿个包裹,每天1亿个包裹成新常态。包裹数量的快速增长和电子面单的逐渐推动让物流数字化加快推进落实,而在整个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大趋势下,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物流数字化转型必须依靠技术力量。有人说,沿着“物流基础设施物联网化、供应链全链条数字化和物流全场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行业有望在“成本、安全、效率、体验”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首先,物联网化将保证物流数据被完整、全面地收集,让载具、货物、人员等各类物流要素可以被实时、透明地管理。对于易发生窜货和偷货的货品,物联网设备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物流过程的安全性,保障货物品质,维护货主企业的品牌形象。
其次,物联网化为企业打造了巨大丰富的“数据资产池”,在此基础上,供应链全链条高度的数字化不仅能够提供“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安全管控,更为提升物流效率奠定基础。多种设备记录的位置、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和订/运单、时间节点、各类费用等运营数据相结合,打通线上线下的物流活动,让企业实现整体优化成为可能。
最后,智能化充当“催化剂”,让物联网化与数字化带来的降本增效能力得以倍增。在微观层面,基于机器视觉的主动安全系列产品,让运输过程的行车安全得到极大的保障;智能调度和配载则解放了管理者的生产力,让他们摆脱基于经验的人工调度,用少运力也能完成大业务。在宏观层面,物流透明控制塔将有望帮助企业求得“全局最优解”,超越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赢得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万物互联”是行业未来的前景,也必将在物流数字化的趋势下成为现实,但这需要行业未来十年、二十年不断持续创新。对物流生态链上各方而言,应积极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物流能力转向信息技术,这也是物流迎来数字化时代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