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走进零售新时代——深度解读新零售》报告。报告指出,新零售重构了流通体系,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有效提升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业成本,充当了流通革命的先行者。
新零售减少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了经济组织的各种成本,有效提升效率。
对于消费者来说,新零售打通了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购物场景多元化,从而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和时间成本。
对于生产商来说,新零售使得生产商和零售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品牌商根据零售商提供的消费者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有效降低了品牌商进行市场调研、搜寻需求信息以及市场营销的成本。
对于整个商品流通体系来说,新零售极大提升了流通环节效率,节省了原有流通渠道中的交易成本,新兴物流技术极大节省了传统的物流费用。
以下为报告摘录:
一、产生:双升驱动,应运而生
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五新”战略——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
新零售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基础——“双升”驱动,在技术升级与消费升级驱动下,新零售应运而生。
(一)技术升级为新零售提供发动机
云(云计算、大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端(PC终端、移动终端、智能穿戴、传感器等)构建起“互联网+”下的新社会基础设施,为新零售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一直以来,零售商依赖于数据塑造与顾客之间的互动,通过信息技术推动商业向顾客深度参与的方向发展。
我国目前的零售业发展正在跨过第二阶段,很多企业进入第三阶段:通过场景服务运营商提供整套“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实现Wi-Fi覆盖和i-Beacon应用进行场景定位,并通过近场感应终端、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消费者购物轨迹的全流程追踪。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在零售领域的应用,零售业对技术的应用将进入第四阶段,即物联网+零售,零售行业的服务边界进一步扩展。
(二)消费升级为新零售增强牵引力
消费购买力提升
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量新兴消费品和服务的不断涌现,会促使居民消费倾向提高。相关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居民消费率开始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为消费结构升级创造了购买力条件,休闲消费、品质消费等进入大众化阶段;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消费升级速度加快。
消费主体更加个性化
个性化消费需求特点有三:注重心理满足,追求个性、情趣;强调商品或劳务内在的质的要求,如商品的时尚性、独特性和安全性;关注消费的文化内涵,如商品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特质等。多样化消费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同个体表现出越来越多样的消费需求;二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生活场景或领域的消费需求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其特点可概括为“广泛性、个体性、情感性、多样性、差异性、易变形和关联性”。
二、内涵:内核未变,多维创新
零售是一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品交易方式,基于解决交换双方的“双向契合”困境而产生。即零售商介入买卖之间的迂回交换,使交易双方消除了在产品、时间、地点、数量等方面的“欲望双重一致性困境”,同时降低了流通费用,提高了流通效率,以更大优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新零售保持了交易内核
新零售的本质内涵并未改变,依然是充当了商业中介,促进交易的“双向契合”,其根本目的是更有效率地解决供需困境,更有效率地实现交易,更大程度地满足消费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价格、优质的服务。阿里巴巴研究院提出的新零售的特征——以人为本,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企业内部与企业间流通损耗无限逼近于“零”,重塑价值链——概括起来就是满足需求、降低成本。
(二)新零售导入了多维创新
“新零售”的“新”表现在由技术变革和需求变革共同驱动的对零售业全要素、多维度、系统化的创新与变革,新零售实现了交易活动中的商业关系、利益关系、组织方式、经营形态、零售产出以及经营理念等多方面的变革。
新零售革新的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当前表现为数据驱动,未来可能是人工智能主导;当前表现为跨界,未来更多的是表现为无界;当前为了满足消费者体验需求,未来可能会满足消费者其它的心理需求。零售革新速度之快,让我们对新零售无法下具体的定义,只能给出一个泛化的概念,即: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要素全面革新进化的商品交易方式。
三、特点:五“新”引领,进化零售
(一)零售主体的新角色
新零售下,“组织者”和“服务者”成为零售主体的新角色。
新零售情境下,组织商品交易的顺利完成只是零售主体的部分角色,零售主体“组织者”更在于成为消费者大数据资源的开发者,并利用自身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为产业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可以说,成为产业链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是新零售赋予零售商的新角色。
(二)零售产出的新内容
新零售下,零售商的产出具有新的内容,建立持续互动“零售商——消费者”关系,强化多场景购物体验,提供消费数据服务。
(三)零售组织的新形态
新零售中出现了复合型、集合型、满足即时购买需求的经营形态。
零售商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加清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并以此为核心对构成零售业态的各要素再次进行边际调整,从而形成了新的零售组织经营形态。新零售以更加精准、全面的消费者需求信息为基础进行零售经营要素的调整,形成了具有多样性、多内容、多触达点和多维度的具有复合型商业特点的新型零售经营形态。
(四)零售活动的新关系
新零售活动中的商业关系是供需一体化的社群关系。
在新零售中,商业关系被重新构建,“商品——货币”关系转变为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供给与需求被重新打通,各主体之间形成了以信任为基础的供需一体化的社群关系。
(五)零售经营的新理念
新零售重构商业主体的价值排序,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成为零售经营的出发点。
新零售下,商业主体的价值排序实现了重构,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了全部商业活动的价值起点,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人本原则”成为新零售经营理念的基础。
来源:商务部 转载自:物流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