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每年派送的包裹量占全球总量四成,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加剧了大气污染,由此也引发出各界人士对能源及环保的深度思考。

2017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从解决燃煤污染、推进污染源治理、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部署,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

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由此可见,环保愈加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的计划便提上日程,各种清洁环保、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国五、国六产品、气体机产品、新能源产品等环保产品被投入市场。

近段时间,国家对柴油车的治理在一步一步的加快,很多地方都对柴油车进行了限行、禁行处理,与此同时,新能源货车越来越受青睐,各种购置补贴政策也相继出台。

比如成都在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对在公安车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新车,按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给予市级配套补贴。另外,新能源汽车在成都本市域内出行不受尾号限行限制。3年内逐步取消燃油货运车辆入城证发放(除认定的特种货运车辆外),纯电动城市物流配送车入城不受限。

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新能源车毕竟仍在发展初期,还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很完善,仍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首先新能源车辆的续航能力就是重点问题之一,新能源车续航能力普遍不长,车辆运行的里程严重受到限制。充电问题也是新能源车的一大困扰,燃油车没油了,可以让亲人和朋友送油来,如果新能源汽车没电了,这个电怎么送?而且新能源车的电池如果损坏,高额的换电池费用也让人唏嘘不已。

长久以来,价格低、动力性好等特点让柴油车备受喜爱,卡车司机们也已经习惯用柴油机。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也指出:“内燃机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会是市场的主力”。因此,当前加强减少内燃机车辆污染排放工作与新能源车辆研发工作需要齐头并进,在环保的前提下,大创物流收益,携手打赢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