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人口红利却在逐渐消失,劳动成本不断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80后人数大约为2.28亿人,而00后仅为1.46亿人,这表明在未来的5-10年或者是10-20年势必会遭遇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劳动力的短缺倒逼传统物流业逐渐向无人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现如今,随着电商、快递行业的迅猛增长,智能机器人搭载着“智慧物流”的东风逐渐普及开来。
物流机器人是指应用于仓库、分拣中心、以及运输途中等场景,进行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的机器人。
从仓储环节来讲,从前是人找货现在是货找人,机器人可以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且出错率很低,降低了劳动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员的管理成本,提升分拨效率。从配送环节而言,无人机、无人车的运用可以解放大量的劳动力,提升送件取件效率。
公开资料显示,最近五年间,物流机器人的年均增长量超20%,2018年全年AGV的市场规模将近1.9万台。而后随着京东、亚马逊、阿里巴巴、申通、顺丰等电商巨头和快递业龙头对分拣机器人、AGV、无人仓等大幅度加码,物流机器人成为推动智慧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装备。
在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其中,试图在这千亿市场中分一杯羹,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原因,比如京东的无人物流机器人、菜鸟物流的快仓机器人、深蓝物流机器人等。
以京东的“亚洲一号”为例。“亚洲一号”通过在商品的立体化存储、拣选、包装、输送、分拣等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在京东的“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仓库内,曾经10个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能搬10000-15000件整箱商品。现在无人仓的机器人,2个小时就可完成普通员工一天的工作量。这是物流机器人诠释的科技效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京东物流向业界输出亚洲一号智能物流的建设标准,将使产业内的每一个企业都享受到智能物流发展的成果,将促进中国智能物流产业格局的重塑,也将推动中国智能物流全面领先世界。”
市场需求刺激行业发展。物流机器人市场已经成为一片新蓝海,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机器人企业频频出现融资热。清科资本副总裁李梅认为,“对物流机器人发展看好,一方面是因为需求拉动:电子商务、新零售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加上传统的物流行业整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动化水平较低。
“物流行业是整个经济体的赋能者,比其他行业有更多的机会……物流总费用占GDP很高,达到15%,每一个点的节省创造大概九千亿价值。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参与到每年的九千亿增值的过程,这也是我们不断为这个行业持续投入的原因。” 红杉资本副总裁于瀚清在2019年9月召开的“快运物流与供应链”主题论坛中如是说道。
“物流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如何通过物流自动化降低人力成本,是大部分企业的迫切需求” ,有业内人士指出物流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本质。目前产业界对机器人有很大期望,投入了很多资金。随着物流机器人的普及,有人发出疑问:机器人会取代人吗?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云辉指出:“尽管物流机器人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自然环境下,物流机器人的可靠性、精确性、灵活性以及效率等方面仍然面临着挑战。”要成为机器人强国,本质上,还是要加强关键技术的突破,需要对高端装备、技术更加重视。
刘云辉主要从事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是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专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厂,也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技术创新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广,物流机器人将逐步扩大规模投入使用,据业内人士分析,2020年将迎来物流机器人真正的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