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帮助一个人脱离淤泥,不要以为站在顶端,伸出援助之手就够了。你应该善始善终,亲身到淤泥里去,然后用一双有力的手抓住他,这样,你和他都将重新从淤泥中获得了新生。"
—— —— 古犹太哲人莱维
影片《华尔街之狼》讲述了乔丹·贝尔福特不可思议的人生。他原本只是一名低级职员,进入华尔街股票经纪公司罗斯柴尔德后改变了他的人生。成为正式的股票经纪人不久,乔丹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依靠电话推销低价股,用欺诈性的股票销售来欺骗投资者,曾在一夜之间爆赚2200万美元。他对性和毒品的沉迷令人咋舌,他巧舌如簧的忽悠技巧被同事惊为天人,他富得流油,拥有长岛一栋海景豪宅和性感尤物妻子,他的演讲令人荷尔蒙飙升,能让二十几岁的天真热情的年轻人都追随他的销售信条:卖出或去死。因此,乔丹·贝尔福特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华尔街之狼”!
这部讲述华尔街的电影远远超出了人的想象,而有大量资本注入的互联网行业同样充满了疯狂。被现实与理想熏陶的创业者借助互联网这个巨大的的平台,吸引着投资人手中大把的钞票,这些看似完美的idea在资本的扶持下,大多都只是昙花一现,没等风光起来就泯然众人矣,但部分幸运的得以落地并绚烂生长,成为行业里的“独角兽”。
创投圈的故事并不如电影情节中描述的那般扣人心弦,但也足以吊人胃口。创始人跟投资者之间必不可少会存在着博弈、争吵,但他们依旧是两情相悦,风雨同舟,共患难,同富贵。
马云和孙正义的故事, 很好的诠释了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造就创投圈的一段佳话。
马云在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之后,依然不死心,和当下的创业者一样,执着地、勤劳地拿着自己项目资料和名片去挨个拜访各家机构,去解释自己的创业想法,寻求资金支持。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刚过满月,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没有人知道它日后会成长为千亿帝国,称霸国内互联网圈。而孙正义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马云的世界的。
有媒体报道,据UT斯达康创始之一吴鹰透露,当时孙正义并不看好阿里巴巴,所以只给了马云6分钟来做介绍。吴鹰说:“马云讲完了以后,我们开始投票,包括薛村禾(软银中国执行合伙人)、周志雄(凯旋创投创始合伙人),这些都是现在投资界有名的人物,我们一致看好马云,就把孙正义已经决定的另外一家投资停下来了……”
起初,孙正义打算投资3000万美元占股30%,但是马云担心管理层股权被稀释太多会失去话语权,于是主动请求投资金额降至2000万美元;孙正义不仅再次让步,而且同意以阿里巴巴的发展为重心,不过分干涉其运营,并且放弃了出任董事的资格,只担任阿里巴巴顾问。
诚然,孙正义的确不是马云的第一个贵人,但绝对是成就阿里巴巴今日伟业的关键人物之一。因为这笔投资完成之后不久,2000年硅谷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科技股纷纷大跌,导致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融资无门,阿里巴巴就是靠着软银的这笔钱,不仅熬过了资本寒冬,还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BABA”,开盘价为92.7美元,总市值超过2300亿美元,软银更成为最大赢家,投资回报高达2000多倍。
诸如像马云和孙正义一般的创业者与投资人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同舟共济、其乐融融的案例屡见不鲜,李泽楷和马化腾、王刚和程维等等均是如此。回顾这些案例,你能发现在创业者和投资人身上都有着某些共同点,创业者往往对自己的项目很笃定、肯坚持、而且融资在他们眼中是工具而不是诱惑;投资人则往往很大度、很开明,投项目鲜有一时意气,都是深思熟虑。
或许,正因为这批投资人都没有盲目的追逐风口,这批创业者也真的十分脚踏实地,所以在他们的合作关系里,没有撕逼狗血,只有互帮互助,最后得以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