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过检查站,没有交警盘查,但前方指示牌突然显示“您的卡车超载30%,罚款2000元,记N分”。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不停车自动检测设备和数据联网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通技术支撑下,“科技治超”渐成趋势,卡车超限超载难以遁形。
什么是科技治超
不管是“全球眼”还是“远程治超称重检测系统”都可以称之为现代高科技智能系统。它具有远程监控、即时抓拍、自动称重、数据共享等多种功能,在车辆通过检测区的瞬间,就能快速自动地获取车辆外貌、车辆重量、有否超载等图像和数据,且可通过系统平台数据共享,快速查核车辆的综合情况,能全天候、全时制、全方位地对工作区域进行监控,它将有效补齐传统治超模式的“短板”,是公路高效治超革命性的新利器。
科技治超的准确度
通过整合收费站监控系统、入口检测系统、路段高清探头等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超限运输车辆进行精准识别,路政筛录违法超限运输车辆、逃缴通行费车辆、损坏路产后逃逸车辆信息,与公安交警、交通运管部门加强配合,向违法行为当事人发送《交通行政处罚事前告知函(非现场处罚)》,督促其主动接受处理。
“治超风暴”凶猛来袭
近期,多地超载车给钱就过的荒诞事件,被“国字头”媒体陆续爆料,部分地方道路管理机构甚至推出“超载月票”,一次性交够罚款,一个月任意驰骋。超限超载成为了地方政府创收的手段,结果是越治越超,监管机构集体缺位,卡车“百吨王”屡见不鲜。潜规则被媒体搬上了荧屏,民众一片哗然。在舆论鞭挞下,多个省份“治超风暴”凶猛来袭,向超限超载亮剑,各种专项整治举措纷纷出台。
《河南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发布,于2018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
上海市开展为期100天的“百日治超”专项整治行动。
内蒙古开展“治超风暴专项行动”,连打4个月。
甘肃省印发关于《公路货运执法不规范重点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与整治力度相呼应,各地对超载超限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断加重。以安徽省为例,按照《安徽省治超条例》规定,对超限车辆驾驶人罚款、记6分,吊销从业资格证、吊销车辆营运证。多地执法部门更是惯用“一超四罚”:驾驶人停止营业性运输、企业停业整顿、吊销驾驶人证件、罚款。
“科技治超”,别抱有侥幸心理
略微超载从外观上辨别不出,再者只要上了高速,交警也不能拦车检查,难免有些卡友会抱有这样的侥幸心理。但现代化“科技治超”手段会使你的卡车根本上不去高速,或者不知不觉中栽在“自动超限检测系统”手里,进而被罚款、扣分、吊销从业证。
自动超限检测系统(又称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底部埋有称重系统,顶部摄像头负责抓拍车头和车牌号,后方摄像头负责抓拍侧面轴数。车辆限载值与轴数成正相关,有没有超载,系统可快速自动判别。部分自动超限检测系统还能检测出满载卡车的高度和宽度,所以超限问题也能一并查处。
可不要小看电子执法警察的效率,不到一个季度,海南省G98环岛高速公路的一个电子执法系统就检测出超限货车3万余辆,相当于每天查处300多辆超限卡车。随着各省市自动超限检测系统大面积启用,未来卡车超限超载如同私家车闯红灯一般,都由电子警察执法担纲。
“科技治超”给卡车司机带来不只是行政处罚,如果依旧超限超载,卡友们恐怕得频繁揪心了。河南省高速收费口安装了大量自动超限检测系统,卡车总重、长宽高等数据信息能够直接显示在收费员前方的显示屏上,正常载重是“绿色”,超载超限呈“红色”,高速公路入口均拒绝违规车辆驶入。湖北省出台的治超措施同样规定,卡车三次超限即纳入“灰名单”,想上高速门都没有。
不夸张的说,高科技设备的引入正让超限超载卡车寸步难行,所以卡友们勿抱有侥幸心理,以免付出巨大的金钱与时间成本。
“超限标准”全国统一,“超载月卡”将不复存在
有些地方超载30%,罚款1000元,扣3分;有些地方超1吨就被列入黑名单,还有些地方交了“过路费”就变成了“合法”超载。曾几何时,地方弹性执法空间大,导致超限超载治理乱象丛生。
近日,交通部发布特急名电,要求严格执行全国超载超限认定标准。未按标准执行的地区,9月底前全面整改。卡友们或许难以用钱开路,荒诞的“超载月卡”将不复存在。
此外,交通部计划2020年实现治超系统全国联网,意味着查获的违法超限运输车辆可叠加惩处,全国各地交通执法部门将共同落实对违规行为的事后监管措施,累计超载3次的严格执行“一超四罚”规定,这无疑再次增加了卡友们的违规成本。
随着:“治超”力度的不断加大,行政力度和科技手段不断加码,“超限超载”之路不可走,卡友们切忌不要超载!
转载自:卡车频道